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诺迪思综合服务商    

微型隔膜阀|耐腐蚀隔膜阀|电磁阀|小型液泵|自锁阀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气动阀的工作原理!
新闻中心
气动阀的工作原理!
发布时间:2025-10-14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0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气动阀(Pneumatic Valve)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,通过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、压力或流向,驱动阀门内部的执行机构(气缸)动作,进而实现阀门开启、关闭或调节流量的自动化控制阀门。其核心逻辑是 “气压能→机械能→阀门动作” 的能量转换,具有结构简单、响应快、防爆性好(无电气火花)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、水处理、冶金等工业场景。

一、气动阀的核心组成:4 大关键部件

理解气动阀工作原理的前提是明确其结构,核心由 “执行机构” 和 “阀门本体” 两大部分组成,辅以控制元件和辅助部件,具体如下:

组成部分核心部件功能作用
1. 执行机构(动力核心)气缸(单作用 / 双作用)接收压缩空气,将气压能转化为直线运动(推动阀杆升降或旋转),驱动阀门动作。
2. 阀门本体(控制核心)阀瓣 / 阀芯、阀座、阀杆实现流体的通断或流量调节:阀瓣与阀座接触时关闭(阻断流体),分离时开启(允许流体通过)。
3. 控制元件(指令核心)电磁阀、定位器- 电磁阀: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 / 流向,是气动阀的 “开关指令器”;- 定位器:接收电信号(如 4-20mA),精确调节气缸气压,实现阀门开度的比例控制(用于调节型气动阀)。
4. 辅助部件(保障核心)气源处理单元(三联件)、限位开关、弹簧- 气源处理单元: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杂质、调节气压、添加润滑脂,保护执行机构;- 限位开关:反馈阀门 “开 / 关” 状态(如阀门全开时触发开关,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);- 弹簧:用于单作用气缸的复位(无气压时推动阀门回到初始状态)。

二、气动阀的核心分类:按执行机构动作方式分 2 类

气动阀的工作原理因执行机构类型(单作用气缸 / 双作用气缸)不同而存在关键差异,这是区分其动作逻辑的核心依据。

1. 双作用气动阀(Double-Acting Pneumatic Valve):“气开气关”,无复位弹簧

结构特点

执行机构为双作用气缸(气缸内有活塞,活塞两侧均有进气口),无复位弹簧;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控制,分别进入气缸的 “无杆腔” 和 “有杆腔”,推动活塞双向运动,实现阀门的 “开启” 和 “关闭”。

工作原理(以 “气缸推动阀杆升降” 的直行程阀门为例)

  1. 阀门开启过程

    • 控制系统向电磁阀发送 “开阀” 信号,电磁阀阀芯切换,压缩空气(经气源处理单元过滤、稳压后,压力通常 0.4-0.6MPa)通过电磁阀进入气缸的无杆腔(活塞一侧无活塞杆的腔室);

    • 无杆腔内气压升高,推动活塞向 “有杆腔” 方向移动,活塞杆被推出,带动阀杆和阀瓣向上运动;

    • 阀瓣与阀座分离,流体从阀门入口流向出口,阀门开启(开度可通过定位器控制气压,调节活塞行程)。

  2. 阀门关闭过程

    • 控制系统发送 “关阀” 信号,电磁阀阀芯反向切换,压缩空气改道进入气缸的有杆腔(活塞一侧有活塞杆的腔室);

    • 有杆腔内气压升高,推动活塞向 “无杆腔” 方向移动,活塞杆缩回,带动阀杆和阀瓣向下运动;

    • 阀瓣与阀座紧密接触,阻断流体流动,阀门关闭;同时,无杆腔内的空气通过电磁阀的排气口排出(部分电磁阀带消声器,降低排气噪音)。

关键特性

  • 必须依赖压缩空气才能实现 “开” 和 “关”:若压缩空气中断,阀门会停留在当前开度(无动力驱动复位),适用于对断气后阀门状态无强制要求的场景(如普通工艺管道的通断控制)。

2. 单作用气动阀(Single-Acting Pneumatic Valve):“气开弹关” 或 “气关弹开”,依赖复位弹簧

结构特点

执行机构为单作用气缸(仅一侧有进气口,另一侧内置复位弹簧);压缩空气仅用于驱动阀门向一个方向动作(如开启),反向动作(如关闭)依赖弹簧的弹力复位,核心是 “气压驱动 + 弹簧复位” 的组合。

根据弹簧复位方向的不同,单作用气动阀分为两种常见类型:

(1)“气开阀”(Air-to-Open Valve):气压开,失气关

  • 适用场景:需 “断气保护” 的危险场景(如输送易燃液体、有毒气体的管道),断气后阀门自动关闭,防止介质泄漏。

  • 工作原理

    1. 开启:压缩空气进入气缸的 “工作腔”,气压克服弹簧弹力,推动活塞和阀杆运动,阀瓣与阀座分离,阀门开启;

    2. 关闭:电磁阀断电,工作腔的压缩空气排出,弹簧恢复原状,推动活塞反向运动,阀瓣压向阀座,阀门关闭。

(2)“气关阀”(Air-to-Close Valve):气压关,失气开

  • 适用场景:需 “断气保通” 的关键场景(如锅炉给水管道、冷却水管路),断气后阀门自动开启,避免系统断流导致设备损坏。

  • 工作原理

    1. 关闭:压缩空气进入气缸的 “工作腔”,气压克服弹簧弹力,推动活塞和阀杆运动,阀瓣压向阀座,阀门关闭;

    2. 开启:电磁阀断电,工作腔的压缩空气排出,弹簧复位,推动活塞反向运动,阀瓣与阀座分离,阀门开启。

三、气动阀的控制逻辑:从 “指令” 到 “动作” 的完整流程

以 “双作用气动调节阀”(带定位器)为例,完整控制流程可分为 5 步,体现 “信号→气压→动作” 的联动:

  1. 指令输入:控制系统(如 DCS、PLC)根据工艺需求(如需要增大流量),输出电信号(如 4-20mA 的电流信号,信号值越大对应开度越大);

  2. 信号转换:定位器接收电信号,将其转换为对应的 “气压信号”(如 0.02-0.1MPa 的气压,与电信号成比例);

  3. 气源处理:压缩空气先经过 “气源三联件”(过滤器→减压阀→油雾器):

    • 过滤器:过滤空气中的水分、粉尘(防止气缸堵塞);

    • 减压阀:将气压稳定在定位器所需的工作压力(如 0.5MPa);

    • 油雾器:向压缩空气中添加微量润滑油(减少气缸内部磨损);

  4. 执行机构动作:处理后的压缩空气按定位器输出的气压信号,进入双作用气缸的对应腔室,推动活塞移动至指定行程(如行程 50% 对应阀门开度 50%),带动阀杆和阀芯动作;

  5. 状态反馈:限位开关或位置传感器检测阀芯的实际开度,将 “当前开度信号” 反馈给控制系统,形成 “指令→动作→反馈” 的闭环控制,确保阀门开度精准符合工艺要求。

四、核心特点与适用场景

  1. 优点

    • 响应快:压缩空气驱动的动作时间通常为 0.5-3 秒(远快于电动阀的电机驱动);

    • 防爆安全:无电气部件(或仅电磁阀为低压电气),适合易燃易爆环境(如化工车间);

    • 结构简单:无复杂电机、齿轮箱,故障率低,维护成本低。

  2. 局限性

    • 依赖气源:必须配备稳定的压缩空气系统(空压机、储气罐),无气源时无法工作(单作用阀可依赖弹簧复位,但无法主动调节);

    • 调节精度:普通气动阀(无定位器)仅能实现 “开 / 关” 两位控制,需配定位器才能实现比例调节(精度略低于高精度电动阀)。

总结

气动阀的工作原理本质是 “以压缩空气为动力,通过控制元件调节气流,驱动执行机构带动阀门动作”,核心差异体现在 “双作用(气开气关)” 与 “单作用(气驱 + 弹簧复位)” 的执行机构逻辑上。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 “断气后阀门的安全状态”(关 / 开)、“控制精度需求”(两位 / 比例)选择合适类型,并配套气源处理系统,确保稳定运行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